情感婚姻网 加入收藏  -  设为首页
您的位置:情感婚姻网 > 情感资讯 > 正文
《来电狂响》影评
《来电狂响》影评
提示:

《来电狂响》影评

       这是我人生第六篇影评。突然看到自己写的这个开场白“人生的。。。。。。”有种沧桑的感觉,你觉得呢?赞同你的想法,是沉稳,那是一种沉稳的感觉没错了。

       然后,我决定下一篇不碎碎念了,这一篇风格依旧。

       元旦来临之际,在这个载歌载舞的日子里,怎么能少了电影的助兴?评分8.8.喜剧,貌似还不错,要不就是《海王》?因为最近听腻了周边人安利马王的颜值和特效,咱不要随大流的好,个性点好不好?好的,就决定是《来电狂响》了!

1、说时迟那时快,这次好像看之前就带着开心的目的去了,还有要输出一篇影评,为我2018年的最后一个月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,所以,这次真的没有啥想法(-_-||)

2、隐约中知道好像和打电话有关系;

3、对了,之前看《奇葩说》,有一集的辩题好像是这部电影客串的,也是相互宣传嘛,当时记得是有佟大为,马丽,其他人记不得了,一桌人在吃饭?

       你看,我就说没什么想法。不过看完之后想法还是比较有料的,我们接着往后看。

       七个好友聚餐,有人提议大家玩一个将手机公开的游戏:与在场所有人分享当晚收到的每一通来电、每一条短信微信、甚至广告弹窗,由此掀开了一场啼笑皆非的情感风暴。数字时代,小小手机隐藏着无数秘密,当聚餐局变成“揭秘局”,当通讯工具化身定时炸弹,嬉笑打闹之后,甜蜜情侣和模范夫妻、多年死党之间还能真诚相待、美好如初吗?这场刺激的勇敢者游戏,你敢玩吗?

       在这里不想和大家探讨手机的用途和构造,因为既不专业也不感兴趣。我们来讨论下,他的哲学意义,或者它的本质。

       如果把这个世界的初始比作是一张白纸,漂浮在世界中的信息是一条条黑色的线,随着时间的演化,信息时代的到来,这张纸已经被密密麻麻的黑线所密布,它的底色在新人看来,已经是黑色。

       在综合交错的信息流中,人们很容易迷失,幸好有了手机,它像是一个带有磁性的白洞,吸附着周边与之想要链接的信息流,在这小小的白洞范围周边,是明亮透彻的,白色也是明显的,所有的信息因为手机的存在被放大,放大到他的主人没法忽视,手机的主人在茫茫的黑暗中找到了安全感,照亮着周边,也照亮了自己。同时白洞也是不可见的,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白洞,藏着每个人的秘密,还有美好。 于是结论来了,敲黑板,手机的意义:

①捕获主人需要的信息,满足主人的好奇心;

②主人那渴望被链接到世界中的心被满足,因为,世界太大,我想一起大大;

③信息的放大器,放大了看清晰,清晰了也就安全了;(据说模糊的感觉很没有安全感)

④每个人的秘密从此有所归属;(每个人都有不为人知甚至不为己知的一面,如果还没到被知道的时候,别着急,可能还不是时候)

⑤每个人的美好被铭记。手机将思想的铭记视觉化,用图片声音视频讯息的手段让人们清晰可见。是的,保存好了。

⑥在茫茫黑暗中的发声器。每个人渴望在黑暗中被看到,被听到,被感受到。我们在获取信息的同时,也成为了信息的发布者。

        其实手机就是我们自己,是世界造就了我们,也是我们造就了这个世界。

       人生的意义或者叫本质,用哲学的思考是:我是谁?我在哪?我要去往何方?手机的存在,就是在用具象的方式一遍遍与这个世界发生着交互,一遍遍确定着自己在这个世界当中的存在,找自己的定位。就好比蝙蝠找食物那样,就好比海豚找食物那样。

       电影当中,明射了当今的社会现象,手机貌似成了人和人现实交往的阻隔,与其说是手机,不如说是互联的信息时代,手机和电脑一样只是终端的替罪羊。我们成了低头族,聚会的时候,走路的时候,任何时候,从早上睁开眼睛到晚上闭上眼睛,满手机都是脑子。

       但是,这能怪人家手机吗?让我想起了情绪ABC,也想起了空性,任何事物本身都没有明确的属性,全部都是人脑的映射,这一套映射机制决定了每个人的世界都不一样。

       在影片的最后,对手机可以说是先抑后扬,往回搂了一下,告诉我们手机承载了很多美好的记忆,为远隔千万里的彼此建立起了随时随地沟通的可能性,让任何一个渺小的存在都有机会再信息的洋流中发出自己的呐喊。。。。。。

       是的,手机的好与坏,都是人为的定义与想象,那,我们能做什么呢?去享受它的好,去理性看待它的坏,允许坏的存在,但不要被它控制。

       突然想起一句话: 做一个理性的乐观派。

       我们常说每个人都活的不容易,我们常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,每个人好像都要带着面具才能让别人看起来过得还不错,用电影中的话说: 鸭子水上看似风平浪静,在水底下不知道怎么倒腾呢。

       在影片中,每个光鲜亮丽的角色在最开始的时候看着都不错,有的人拥有幸福的家庭,有的找到了年轻漂亮的女朋友,有的疼老婆,有的被老公疼,随着剧情的推进,因手机引发的血案,让真相显得并不够好。

       欺骗,矛盾,冲突,背叛,委屈接踵而至,手机成了每个个体的隐私放大器,当拿在自己手上的时候叫隐私,你也可以叫它树洞,所有的秘密只有你自己知道,但是当它不在你的手上时,甚至在公开的场合时,它就成为了炸弹。说到这里让我突然想起了人工智能,现在的手机还是机器,一切的隐私在它这里被信息算法化,它不像人有智商情商,手机是没有眼力见儿的,落在了别人的手上,你只能呵呵了,休想让你的手机体现出刘胡兰老前辈宁死不屈的精神层次。

       当人们把一切放下,摘下面具的时候, 看似不可能解决只能通过隐瞒的巨大问题,变得那么不堪一击,变得如此渺小。 这个摘下面具的过程,可能是被动的,因为事实被手机的出卖变得情非得已,但是我们依然能得到一个很重要的信息。当韩笑(马丽饰)鼓起勇气拿起电话,直面自己屈辱的时候,当贾迪(佟大为饰)告诉她真正喜欢的人要对她负责时,当戴戴(代乐乐饰)为了追寻自己的幸福而离开家时,有一个词浮现在我的脑海中: 真诚。

       罗胖在一期节目中说,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条道路通往真诚,而真诚是通往一切的道路。 也许我们真诚一点,直面自己,直面别人,事情没有想象的那么糟。这也是罗胖这几年听得最好的三条人生建议之一,真诚,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。

       当摘下面具的那一刻,如释重负, 那一刻的你离自己更近,离别人,也更近。

       没有眼花缭乱的特效,没有移动场景镜头,没有狂拽酷炫的飙车,好像熟悉的电影里的它都没有,几个人,一个饭桌,有点像家有儿女类的情景剧,竟然是部电影?还很好看!同事开玩笑说,这个电影投资也就5万,如果不算演员的薪酬的话。那么,好电影是如何诞生的?需要什么因素?没有研究过,不好瞎说。我之前的想法,觉得商业电影一定需要些资金的投入,才能好看,起码说得过去,不说那些为了多卖钱而蹭3D红利的电影,怎么说也得有电影场景的变换吧,可这部电影真的很简单,简单到只有一个主要的场景,影片总共出现的能看清脸的人也就10几个?但也正是这种简单,让我们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影片的意义上。

      这些年,是电影的主流价值影响了我们的认知?还是我们的主流价值拍出了那些眼花缭乱的电影?

      我能确定的是,回归简单,从目的出发,找到底层规律,电影会变得很好看。

       这篇影评时长跨度一年!但我没有放弃,决不能让它凉凉。从2018年12月31日晚上看完之后,回到家10点开始输出,因为困这个不可抗因素,暂时中断,到元旦各种事情一直忙没空写,直到今天2019年1月2日写完,说实话思绪有些中断,也不知道后面写的是不是当时我特别想写的,不过今天在重新开始的时候,依然有新的想法迸发而出,那么,既然不能回到过去,就把握住当下好了,毕竟, 这也许是最好的安排。

电影《来电狂响》这是一部怎么样的电影?
提示:

电影《来电狂响》这是一部怎么样的电影?

先科普一下,这部电影改编自2016年的一部意大利电影《完美陌生人》。原作因为剧本巧妙,早已名声在外。希腊、西班牙、土耳其、法国、韩国、墨西哥多个国家都翻拍过。 《来电狂响》保留了原作的核心内容:七个好友聚餐,有人提议玩一个游戏——与在场所有人分享当晚收到的每一条信息、微信和通话内容,由此引发了各种夫妻之间的猜忌,最后闹到不欢而散。 作为看过原作的人,对影片中悬疑的部分已经了然于胸。所以寻找两部影片的差异之处,成为了另一种乐趣。 总体来看,《来电狂想》对原作的深度做了很大的阉割。 原作中的男同性恋佩佩,在影片中变成性取向正常的韩笑,可能是同性恋的话题在国内比较敏感,主创故意避开不涉及。 人物性格的改变也使得一些剧情逻辑上不合理,原作中的女主人心理医生是个腹黑心狠的女人,因为她的情夫就在面前,所以才敢贼喊捉贼提议玩这个游戏。 《来电狂响》的心理医生戴戴是一个柔弱无力的人,看不出她会想害什么人,由她提议来玩这个游戏,就变得很怪异了。 原作中对于人性丑陋的探底,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表现。《来电狂想》就像隔靴挠痒,避重就轻,不敢去撩拨人性最深处的黑暗。 电影大部分场景都在房子里,没什么变化,这很像传统的舞台剧,很考验演员的演技。《来电狂响》演员的演技实在是很尬,动不动就大吵大闹,强行“耍狠”。什么是“耍狠”?就是黑帮片那一套,我总结了“耍狠”的三板斧:一是叫嚣,二是放狠话,三是砸酒瓶。 《完美陌生人》探讨人性,人是主要的,手机只是配角。而《来电狂想》中用了很多的内容去渲染手机给生活带来的变化,显然是把手机当成了主角。 手机只是一个工具,造成的结果的好坏,是取决于使用者的本质的。忠诚的人有了手机,依然会是忠诚的,想偷腥的人没有手机,还是会有办法偷腥的。把所有都原罪都推给手机,这样的观点显得很幼稚很片面。 除了对原作中一些东西进行本土化,电影的主创们还夹杂了很多“私货”,例如外卖小哥因摔倒导致超时被辱骂,女主播镜头前强颜欢笑其实是因为有个残疾弟弟,小护士深夜值班与大洋彼岸的男友视频……看得出主创们想塞太多的东西到电影里。作为一部喜剧片,麻烦你纯粹一点,讲好一个故事已经很不错了,观众真的需要这些“廉价的人文关怀”吗?没有深化主题而是一味地堆砌内容,只会弱化情感,让电影流于肤浅。 说了那么多槽点,那么这部电影有亮点吗?也还是有的。 电影里的聚餐以一场婚礼的举办开始,以一场婚礼的被砸结束,这个设定也很有意思,表达了婚姻的脆弱。跟原作的以月食事件始终相比,少了一些魔幻主义色彩,但显得比较接地气。 原作的全职主妇的“不穿内裤”改编成“不穿内衣”,虽然没有李楠脱掉内衣的镜头,但是细心的观众可能会注意到,李楠走出厕所后,内衣的带子不见了。后面李楠为了掩饰自己没穿内衣,耍了一个小心机,准备掀起裙子让吴小江看内裤,还好被吴小江死死按住两只手,才没有出现马赛克画面。这个地方改编点比较出彩。 心理医生戴戴一番亲密关系的C-P理论,也引发了贾迪,小江,文伯三个男人的集体自嘲,他们一个有颜值,一个有钱,一个有地位,却在这个“田园女权”盛行的社会里都混成了一个屁(P)。 虽然说电影的剧情很狗血,但这不都是从新闻上扒下来的故事吗?上司侵犯下属、穷小子傍上富家千金、出轨女闺蜜、女主播与金主私下进行色情交易……这不就是现实社会的众生像吗?现实社会可能比这个还狗血。 傻白甜娇娇前半场一直装疯买傻,傻到贾迪的老友们都在暗示贾迪是有心扎她车胎都看不出来。后面却仅凭闺蜜朋友圈一张照片,就发现贾迪出轨了。印证了那句老话——女人在发现老公出轨这件事上,智商不亚于福尔摩斯。 结尾时,黑化后(放下头发)的娇娇对贾迪做出最后通告,只要你以后一心一意对我(做我奴隶),前面的事情可以一笔勾销。这个场景像是编剧在自嘲,“剧本写得再烂(不出来)没关系,(我们可以改编别人的),爸爸投钱给你拍。”贾迪之所以选择闺蜜,因为在她面前自己可以不用装,当他放弃坐跑车而选择去被围殴时,他已经完成了一个编剧的人格升华,贾(假)迪变成真迪。 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部成功的商业电影。从剧本上来看,改编别人的9分剧本,就是改垮了也不会跨到哪里去。从成本上来看,这部没什么外景、没什么特效的电影,简直是太省成本了,肯定是稳赚不赔。 原作《完美陌生人》在今年5月被引进国内,虽然是一部很优秀的电影,但因为水土不服,只创下了五千多万票房的成绩。模仿者《来电狂想》两天就超越了这个成绩,乱拳打死老师傅的戏码在此上演。 咋看之下,《来电狂想》的商业模式跟国内某互联网巨头很是相似啊,看别人的东西好,就拿过来改一改自己用。一直在模仿,从未亏过钱。 好的电影就像一剂苦口良药,品尝时会让你不好受,但却能让你得到某种治愈。但国内的观众就像一个还不成熟的孩子,没法接受那些苦口良药式的悲剧电影。